齐家网 >百科讯息 >生活讯息 >健康 >闭鞘姜栽培技术

闭鞘姜栽培技术

2015-08-28 15:19:41

1、品种概况 闭鞘姜,学名:Costus speciosus (Koen.) Smith,别名白头到老、老妈妈拐棍、广商陆、水蕉花等,为姜科闭鞘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产我国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,...



1、品种概况 闭鞘姜,学名:Costus speciosus (Koen.) Smith,别名白头到老、老妈妈拐棍、广商陆、水蕉花等,为姜科闭鞘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产我国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,热带亚洲广布. 主要作鲜切花、干花和庭院绿化之用途,鲜切花年亩产高达15000—20000枝,瓶插期长达15—20天. 因其红色革质状的穗状花序形状独特,极易制成干花,是良好的干花材料. 将其丛植于庭院小区、公园、花坛等,生长郁郁葱葱,花后婷婷玉立,极为雅致.
2、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,株高1-3米不等,基部近木质,顶部常分枝,枝茎旋卷. 叶片圆形或披针形,呈“S”螺旋形排列,长15—20cm,宽6—10cm,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,基部近圆形,叶背密被毛. 穗状花序顶生,椭圆形或卵形,长5—15cm;苞片卵形,革质,红色,长2cm,被短柔毛,具增厚及锐利的短尖头;小苞片长1.2—1.5cm,淡红色;花萼革质,红色,长1.8—2cm,3裂,嫩时被绒毛;花冠管短,长1cm,裂片长圆状椭圆形,长约5cm,白色或顶部红色;唇瓣宽喇叭形,纯白色,长6.5—9cm,顶端具裂齿及皱波状;雄蕊花瓣状,长约4.5cm,宽1.3cm,上面被短柔毛,白色,基部橙黄. 蒴果稍木质,长1.3cm,红色;种子黑色,光亮,长2毫米. 花期7—10月,果期11月.
3、生物学特性 闭鞘姜性喜温暖、湿润环境下生长,生于疏林下、山谷阴湿地、路边草丛、山坡、水沟边等处,呈野生状态的闭鞘姜能长势良好. 对土壤适应性强,适于各种土壤生长,根系分布深而广,吸收能力强,多分布在10—30厘米的土层周围. 根茎好气性强,在根茎分枝处易发生分枝和气生根,因此,应选择水源充足、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为宜. 闭鞘姜喜温、喜光,生长适温为20—30℃,在华南地区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生长,冬季呈半休眠状态. 其耐寒力较强,能耐0℃以上的低温,霜冻时,地上部受冻害、枯死,翌年地下根茎株芽萌发出新株,在北京部分地区也可栽培. 在35℃以上高温仍能生长,但长势缓慢,生长不良. 秋季是其开花的最佳季节. 生产实践证明,闭鞘姜适应性强,粗生快长,鲜切花产量高.
4、栽培要点
(1)种苗繁殖技术 闭鞘姜以分根(株)法和扦插法繁殖为主. 分根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,挖取其地下根茎,以1—2个株芽连根茎分开种植于大田即可. 扦插法繁殖速度快,成活率高. 方法是:剪取老熟的枝茎条,以2—3个节位为一小段剪断,斜插于通透性良好的砂床或半砂质性的壤土,坚持淋水,保持砂床湿润状态,大约15天后,在其茎节位芽眼处即可长出新株,一个月后即可移植于田间.
(2)种植季节及种植方式 闭鞘姜在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栽培,但以春季、夏初种植为好,有利于当年获取高产. 一次种植,多年生产. 因其生长旺盛,分生能力强,在稍好的肥水管理条件下即可获得高产,因此栽培上以成片种植为好. 在田间须预留肥水管理和鲜花采收用的通道,并开好排水沟,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使用率.
(3)田间管理 闭鞘姜管理粗放,稍加肥水管理就能获取高产. 但要获取优质的鲜切花产品仍要良好的肥水管理. 因其生长量大,分生能力强,因此,在其整个生育期间要有充足的N、P、K三要素肥供应. 但要防止植株徒长,分蘖过密,长势太旺等,如植株过密则应疏除部分,以利于提高花的品质. 冬季停止生长后,宜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压肥,清除田间枯茎烂叶,减轻病虫侵染源,以利翌年生长.
(4)病虫害防治 闭鞘姜管理较粗放,抗病性强,病虫害少. 主要应防治毛虫、毒蛾类等危害叶片,可用敌敌畏1000—1500倍液、灭扫利、大功臣等药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.
(5)鲜切花采收与保鲜 闭鞘姜俗称“白头到老”,主要指其开花时每次从下向上只开放两朵白花,直开到顶端花谢为止. 因此,花的采收在其开花时就可进行,也可等其花穗足够长而大时采收. 采收时从茎基部剪除,剥干净叶片和叶鞘,然后浸于水中保鲜. 作干花用的,可等其花完全开完,采收其红色革质状的穗状花序.